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校园报道
联系我们
了解更多学校招生信息,请致电

027-85792891 13207111963 15527111963

校园报道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校园报道
国防教育走进职校 开启人民防空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
来源: 发表于:2025-10-20 点击量:176

2025年10月17日下午,共青团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委员会联合公共课一部,举办了一场以《战火淬炼 和平铸魂——武汉防空洞的国防教育双重视角》为题的国防教育主题团课,也是“同上一堂思政课”。全校各支部团委委员,2025级新生团员,学生会全体成员,校团委老师及部分教师代表共200余人齐聚一堂,聆听武汉市国防动员办024工程管理所副所长文翔的精彩授课,共同探寻防空洞背后的历史记忆与人防建设的时代价值。

历史回响:防空洞里的抗战记忆

“防空洞不仅是冰冷的建筑,更是民族精神的见证。”文翔副所长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空袭为切入点,通过一幅幅历史影像和震撼数据,带领师生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1938年的武汉大轰炸中,日军投下数千枚炸弹,市民伤亡惨重,而简陋的防空壕与地下室在灾难中显得杯水车薪。郭沫若笔下“因山凿成的防空洞”与陈怀民烈士的壮烈撞击,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。

文翔特别提到,重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中,因管理混乱与设计缺陷导致的窒息悲剧,警示后人:防空工程不仅是物理屏障,更是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。而武汉人民在苦难中积累的经验,为新中国人防事业作出了有益探索。

法治之光:人防建设的里程碑

1950年中央发出首份防空指示,到2004年《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》颁布,中国的人防建设走过了一条从应急到法治的跨越之路。文翔梳理了七个关键节点:1950年武汉市人防委员会成立,拉开城市防空体系建设序幕;上世纪70年代年“深挖洞”运动中,龟山、蛇山地下工程创下全国标杆;2008年武汉长江隧道建成全国最大防护密闭门,攻克过江隧道防淹难题;2020年疫情期间,人防警报为抗疫英雄默哀,彰显“平战结合”理念。

他强调,新时代人防已从单一防空拓展为“战时防空、平时服务、应急支援”的综合职能,武汉连续三次获评“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”,正是法治与人防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。

时代新篇:科技创新筑牢安全屏障

讲座中,文翔展示了武汉人防的“硬核实力”:地下空间开发:依托防空洞环境创下引力常数测量世界纪录;智慧警报系统:电声警报、多媒体终端、手语播报实现全场景覆盖,2020年防汛期间鸣响警报助力天兴洲分洪;全民教育创新: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每年20余万名学生接受人防教育,高校军事理论课增设人防课程,地铁“人防科普专列”让知识触手可及。

“防空洞曾是历史的伤痕,如今化作守护城市的盾牌。”文翔的结语引发共鸣,“今天的和平,离不开一代代人防人的坚守。青年学子更应铭记历史,以科技之光照亮国防未来。”

青春担当:国防教育融入血脉

此次团课既是武汉市“全民国防教育月”系列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,也是中职学校利用“社会课堂”推动思政课建设的有效探索。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团委负责人黄春艳表示,通过沉浸式课堂与历史场景再现,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“人防为民”的内涵。“从防空洞到科技方舱,变的是技术,不变的是守护家国的初心。” 

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,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历史的厚重,更点燃了他们投身国防事业的热情。该校学生小王谈到,正如授课专家所言“和平年代的防空洞,是留给未来的启示录——唯有居安思危,方能长治久安。”小王感叹到,这样的思政教育吸引大家始终“抬头”,更激发同学们学好技能,实现技能报国的理想和抱负。

 

 

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

公共课一部

 

 

版权所有: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鄂ICP备09003682号-1 地址:武汉市汉口江汉北路106号 邮编:430022网站建设武汉网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784